政府教育部門刻意將宗教排除在校園之外,理由是宗教多元發展,無法兼容各教派;
再者,宗教良窳各異,不知如何篩選,所以一律排除。
但是宗教禁入校園後,跟著黑道的毒手便趁隙伸進校園,鼓勵邊緣學生輟學加入黑幫,
在學生之間製造霸凌、鬥毆,或是吸收學生吸食毒品,甚至在學生之間買賣毒品,戕害國家幼苗。
政府一面以強勢驅離善良的宗教,卻忍令黑道在校園橫行而束手無策,真是諷刺。
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甚至將宗教融入教育,例如比利時、德國、奧地利、泰國、南非等。
因為宗教良善的教義,正好是品格教育的絕佳教材,像佛教講慈悲,基督教強調博愛;
佛教鼓勵人們應該感恩與懺悔,耶穌基督教誨人們要向心中的上主反省與告解。
這些都是品格教育在內心的深化,非常值得推廣至下一代的人格教育中。
台灣宗教人口眾多,雖然宗教呈現多元發展,
但其實各宗教的教義殊途同歸,生命教育的說法雖不同,但意義卻相同。
例如各宗教都強調殺人或是自殺都是重罪,死後必得到審判而墮入地獄接受苦刑,
像這種教育觀念若能深化人心,孩子長大必不敢殺人或自殺,可以達到教化的目的。
或許教育可以將各宗教裡,具有教化功能的教義,納入學校品格教育的課程中,
藉著宗教的洗滌,讓我們的學子能夠提升品格,
將來進入社會必然是個具有完美人格的人,社會亦將臻於善美、祥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