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悟覺妙天禪師

 

修行要先參自己,參了自己以後,對於人生才有一個正確的見解。

 

釋尊當時離家修行的時候,先觀十二因緣

從一個人,怎麼來、怎麼去、怎麼生、怎麼死,就是參生老病死種種的變化。

因為釋尊在宮裡的時候,看到老年人、生病人的苦,

所以心裡生起慈悲心,才開始參人生怎麼解脫生死。

 

十二因緣 參悟人生

 

一個人從「無始」(沒有開始),這個人就是因父母親的緣,

一般書所寫的是「緣」,不過認真講起來,應該是「因」,

因父母親的因、夫妻關係的因,因自己跟父母親的緣,而有了自己,這是「無始」。

這個「無始」就是靈體,一個宇宙生命的小單位,這個無始也就是無生,無生無滅,

我們跟自己的父母親結了因緣,在母親的肚子裡慢慢地成胎,就是「名色」

成胎以後,慢慢會長五官,慢慢會有反應,這是「十二因緣」裡所講的「六入」

懷胎十個月生下來以後,就跟這個世間接觸,就是「觸」

然後母親幫他餵奶、洗澡、穿衣服、父母親、親戚朋友關心他、接受他,這是一種「受」

受是被動的,所以五蘊就從色受想行識,從一個人的人身,能夠感受開始,都一直在接受。

接受以後,他會有所選擇,等到一天天的長大,他會選擇要愛什麼,

要愛身邊的母親,要愛經常接近他的人,看到親近的人,會笑;看到生疏的人,會哭,會不喜歡。

從能夠接受、能夠曉得愛,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,

他曉得喜歡的東西,就會去要,去取得,這就是「取」。

「愛」「取」是主動的,是五官意識跟外界的反應, 當需要、喜歡,就會去取;

而愛取之間,往往有些是可以如願,有些就不能如願,就有七情六慾的變化,

煩惱痛苦就是隨愛取而來。

愛取以後就是 「有」,取得了就有了,

比方男女到相當年齡的時候,會想交異性的朋友,交到對象就結婚,

結婚後就生孩子,生孩子後,業又帶來了,生了這個「業」,又有很多 的麻煩。

慢慢隨年齡成長,為了生存要努力工作,身體也隨著年齡衰老而退化,

開始變異或生病,生病帶來病痛,

生活中或因經濟關係、或因人際關係,也會產生很多煩惱,

煩惱痛苦直到「病死」,這是一個人生的變化。

所以,最後釋尊觀人生、觀一切諸色都是空的,從有色身開始,到死還是空的。

 

再看很多事物、很多東西也是一樣,會腐化、腐爛、壞掉、會喪失它原來的形狀,

不能保有原來的功用。若能觀到「色就是空」,「苦也是空」

煩惱、痛苦最後都是空,那就不會執著這個色身,執著這些痛苦和煩惱,

慢慢的會對人生開悟,理出一個方向,曉得怎樣不再惹這些煩惱和痛苦。

 最後會發現所有的眾生,本來都是很清淨的,

只是因為生存的關係而有所變異,如果能知道痛苦的原因,那就可以解脫這些痛苦。

 

因此,釋尊就想怎樣來了脫生死,了脫這個「心」。

人有我執、法執存在,因為執著自己的利害關係、自己的生死關係、自己的名利關係...等;

又因要保護自己, 所以產生很多法執、偏見、不妥當的行為,

甚至對外界侵害的行為,或是不能夠接受別人好的、善意的意見、建議,

因為我執、法執而執著於色,色不能空,

我就是我身,色身也是我,我法也是法,不能空,所以還是不能解脫。

所以,等釋尊證道以後,就跟那些修仙法的人說,「你們要先開悟人生」,

很多人聽到並開悟以後,在深山修行都成了阿羅漢,就是修「十二因緣」。

 

 

智破無明 證道成佛

 

後來釋尊覺得這樣還是不夠,因為了脫生死不是為自己,

還要有一種從心裡生出的慈悲心、愛心,一種菩薩行。

 那個時候,釋尊還沒有證道,一直在雪山苦修 六年,

才參悟到不要去執著人生,但還不是真正的解脫,

 雖然不去執著它,可是這個色身的痛苦,還是沒有辦法超越,

他想這樣下去還是要輪迴,跟平凡人一樣,只是比一般人多點慧根罷了,他曉得還是不夠。

當時他的身體已經很衰弱,心想若再這樣,坐六年下去,肉身坐到滅度以後,還是不行。

於是,世尊決定下山,正好有人供養他羊乳,喝了以後便回復健康,

他就跟左右的人說不再上山了,而那幾個人也誤解了釋尊的想法,紛紛離他而去。

 於是,釋尊沿著河邊,找到一棵菩提樹坐下來,再一次參人生。

人生這無始、無明,無始是因為無明,那無明怎麼去掉?

要去掉無始、無明,只有另一種超越無明的東西,才能去掉它,不能用無明的東西來替代無明。

 換句話說,我們不能憑空、憑腦筋、憑人的意志力、憑人的想像力就可以除掉這些無明

釋尊就是在參怎麼樣去掉 無明,怎麼樣把根塵去掉?

到第二天晚上,釋尊看到夜空有很多亮光,便開始參這些星星的亮光,

夜原來是黑暗的,因為有星星、月亮的光,可以 照破黑暗。

對!就是「光」才能破黑暗,才能除掉這些根塵,才能滅度這些無明,

所以智慧才能破無明,光是智慧的光、生命的光,

等釋尊證到這個智慧以後,才發 現自己空掉了,自己沒有了,看不到自己的色身了。

後來才說:「原來眾生都具有佛性,因為我執法執太深,無明的原因才不能夠解脫,

才不能夠見到那原始生命的光,就是禪的生命之光。」

 

所以,在修行中,我們要好好去參悟釋尊修行的經過。他跟我們一樣,是以色身來造化,

每位眾生都具有如來德性, 具足如來智慧,只是自己尚未覺悟,

所以大家要趕緊開悟,及早修行,而且要修大乘菩薩行,不要只修「聲聞」、「緣覺」,

那是獨覺禪,我們要修「菩薩」、 「佛」,要修這種究竟的成就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悟覺妙天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竹東區禪修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